在生产塑料瓶的过程中,会利用锑作为催化剂,通过溶解,危害人体健康; 前,不清楚摄入多少量的锑会对人体带来致命威胁;
锑在塑料瓶中“呆”的时间越久,越有可能溶入液体中;常温下,锑不可能溶解于水,通常情况下,塑料瓶是安全的。塑料瓶装饮用水与我们形影相随,就在我们纠结到底该选哪个品牌的饮用水时,却忽视了盛装这些水的塑料瓶子可能带来的危害。
日前,英国化学研究人员威廉·肖迪克表示,塑料瓶可能会陆续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属元素锑,这种元素积聚在体内可能危害健康。这无异于在整个塑料瓶行业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引发轩然大波。
较早发现塑料瓶中含有金属元素锑的,是德国海德尔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据英国《每日邮报》2006年4月的一篇报道称,海德尔堡大学的斯托克博士对加拿大的地下水和15种瓶装矿泉水进行了化学测试后发现,瓶装矿泉水中锑含量超标,这种化学物质是商家用来制造塑料瓶最常用的原料。
玻璃瓶网称,这种毒素是矿泉水在储存过程中,从塑料容器那里吸收的。矿泉水储存的时间越长,其毒性就越大。
随后,丹麦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也在市面上出售的许多果汁饮料中发现了含有潜在的致癌物质锑。科学家提到,现在很多果汁中含有的锑比自来水高出2.5倍。这种自来水是以欧盟制定的饮用水标准为基础生产。而锑则是通过包装塑料瓶,也就是果汁的容器浸入果汁中。
就在最近,英国化学研究人员威廉·肖迪克也通过试验中证明,在制造塑料瓶所需求的聚酯塑料的进程中,会运用含有锑元素的化合物作催化剂,随着塑料瓶的成型,锑元素也进到了塑料中。而塑料瓶会陆续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属元素锑,这种元素积聚在体内会危害健康。
威廉·肖迪克对15种热销的瓶装水实行化学检验,结果发现自然地下水 (水厂普通采用地下水来制造瓶装水)中的锑含量是万亿分之一,而刚出厂的瓶装水的锑含量平均为万亿分之一百六十,出厂3个月后,瓶装水中的锑元素的含量竟然增长了一倍。这意味着时辰越长,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
加拿大玻璃瓶装水协会主席伊丽莎白就表示,瓶装矿泉水含有的锑对人体健康来说不构成威胁。
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流行病学专家大卫也认为,科学家应该进一步研究。虽然现在对锑究竟会对人体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掌握的信息不是太充分,也不清楚究竟摄入多少量的锑会对人体带来致命性的威胁。
材料学专家、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周晓东曾对媒体分析说,锑是在PET瓶子的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催化剂中里含有的,如果生产过程处理不好,也可能最后残留较多。
周晓东指出,高温的确会使锑等物质放出更多,而存放的时间越长,有关物质也会放出更多,“但是究竟这些物质达到多少量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那还得要看质检等部门的精确分析结果。”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也表示,矿泉水瓶所需要的聚酯塑料在制作过程中,会利用锑作为催化剂,达到节能减耗的效果,当矿泉水瓶成型后,锑元素会“退”出,但难免有残留在其中。锑元素在塑料瓶中“呆”的时间越久,就释放的越多,进而也会溶入到矿泉水中,而温度越高,释放量也越大。
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理事、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聚合物工程系副教授苑会林却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他提到,常温常压下锑不可能溶于水,作为分子,它也不可能从材料中析出,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只有在超高温高压下,锑才可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苑会林介绍说,在聚酯材料制成的塑料制品中,锑是原料的催化剂。“所有塑料瓶都含有锑这种重金属,但从未听说过它会从原料中析出。”他认为,通常情况下装水的塑料瓶是安全的。
然而,尽管从境外到境内,观点争锋相对,但塑料瓶中的锑是否对人体构成威胁,目前并无定论。其真正的症结在于,国内并未对塑料瓶中的锑作出限量规定。董金狮提到,目前对于塑料瓶中锑的关注度并不高,国标中也没有对此作出限量规定。
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成都站站长黄明刚告诉记者,在《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中,对锑是有限量要求的,且对产品的检测都在出厂前进行。这意味着,如果锑的释放量真与时间有关,那么出厂时的产品检验合格,并不代表放置一段时间后它仍然是安全的。
此外,该标准仅适用于瓶装天然矿泉水,而对其他瓶装饮用水来讲,黄明刚表示,未进行锑元素的检测,无法下定论。
上海食品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及上海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志英教授也曾对媒体表示,究竟瓶装水储存多长时间才是安全的,在国家权威部门作出检测评估结论之前,任何个人、机构和组织都无法作出论断。这应该由专业权威机构对塑料食品包装的风险性和危害性进行严格评估,再由国务院等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
锑是一种金属元素,应用于化工、电工和医药上。锑会刺激人的眼、鼻、喉咙及皮肤,持续接触可破坏心脏及肝脏功能,吸入高含量的锑会导致锑中毒,症状包括呕吐、头痛、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能死亡。